劳模风采 l 维护设备的璀璨之星
在达州钢铁炼钢厂维检车间里,焊花四溅,机器轰鸣,这里是钢铁生产的“心脏”,也是设备维护的“战场”。在这片充满挑战与汗水的工作环境中,有一位始终坚守在一线的焊工,他的名字叫张勇。2024年,他凭借卓越的专业能力、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荣获了方大集团劳模称号。张勇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劳模的励志篇章,更是达州钢铁维检团队精神的缩影。
焊花点亮梦想 匠心守护设备
自加入炼钢厂维检车间以来,张勇始终扎根在转炉及重要设备维护检修的一线岗位。作为一名焊工,他深知设备维护的重要性。炼钢厂的设备如同人体血管,一旦出现问题,整个生产流程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张勇对待每一项任务都一丝不苟,不放过设备运行中的任何细微异常。
“设备缝缝补补不仅可以过3年,还可以给公司创效呢。”这是张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看来,设备维护不仅仅是修复故障,更是通过精细化管理延长设备寿命,为企业创造效益。正是这种对工作的热爱与责任感,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迎难而上 解决设备疑难杂症
炼钢厂生产环境复杂,设备故障时有发生,尤其是转炉的关键设备突发故障,往往会对生产进度造成严重影响。每当设备出现故障,张勇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带领班组成员连续奋战数十小时,直至设备安全投运。
记得有一次,3号转炉关键设备突发临时故障,严重影响生产进度。张勇迅速组织团队进行故障排查。他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在复杂的设备系统中精准定位是球角发生故障导致问题发生,于是他主动与上级商讨方案,积极带领团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维修方案。在维修过程中,他不仅亲力亲为,还借用检修时耐心指导年轻同事,传授宝贵的维修技巧和经验。“作为一名维检作业人员,最重要的不是只会纸上谈兵,要有较强的实践经验,每次检修的时候就是最好的证明。”张勇说到。
经过连续数十小时的艰苦奋战,设备终于恢复正常运行,为生产的顺利进行赢得了宝贵时间。张勇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也为企业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降本增效的践行者
除了在设备抢修方面表现出色,张勇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明白,只有不断提升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才能提高安全生产效率。因此,他主动在下班时间钻研新技术、新方法,与班组成员们开展多项技术攻关项目。
2024年,张勇自行设计云梯代替搭设架管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转炉氧枪插入孔内部密排管受热胀冷缩易发生炸裂漏水搭架处理的实际情况。据了解,每次检修作业搭架工作就要耗时约1小时,且管架架设成本9000元/次。经数据统计,全年氧枪插入孔维护情况,提钒装置4次、2号转炉15次、3号转炉8次,合计27次,节约成本超240000元。这一创新不仅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还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维修成本,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减少人工成本。
张勇的技术创新不仅体现在设备维护上,他还通过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他的努力不仅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也为炼钢厂高效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班组建设的引领者
作为一名基层班长,张勇在班组新人培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他注重对年轻员工的培养,班组通过多次开展技术培训、技能比武经验分享等活动,帮助他们快速成长。班组的新员工们在他的带领下,维检车间逐渐形成了互帮互助、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团队的整体协助能力与战斗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张勇常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他不仅自己努力工作,还时刻关心班组成员的成长。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形成了一种“传帮带”的良好氛围,年轻员工们在他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2024年,张勇荣获了方大集团劳模称号。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整个维检车间团队的激励。张勇的故事用他的自身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断总结日常的工作,加强自身学习,总能把工作变成人生的爱好与乐趣。”
记者:郭沣沂 通讯员:刘植松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