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集团达州钢铁:以人才为引擎 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作为西南地区钢铁行业的标杆企业,方大集团达州钢铁始终将“人才强企”作为核心战略,通过系统化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体系,构建了一支技术精湛、创新力强、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筑巢引凤:以优厚平台凝聚人才磁场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达州钢铁凭借其独特的“人才磁场”效应,不断吸纳各类优秀人才。2025年,企业计划招聘87名新员工,短短10天即吸引超4000名求职者竞聘,岗位竞争比例达50:1,彰显出强大的品牌吸引力。
“入职那天,公司党委负责人亲自给我们上第一课,说‘欢迎成为骄傲的方大人’。当时我还不太懂这句话的分量,直到领到万元现金红包、免费工作餐,连父母都收到‘孝敬金’时,我才明白这里不仅是企业,更是一个家。”——2020年入职员工徐镜淞笑着说道。近年来,达州钢铁深谙“留人先留心”之道,构建了涵盖员工职业发展与生活关怀的全方位福利体系。除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外,2020年6月至2025年1月,企业累计投入超4亿元用于员工福利,包括免费工作餐、通信话费补贴、医疗费用资助及别具特色的“孝敬父母金”等。此外,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达州钢铁为员工提供多项参与重大工程的机遇。从成达万高铁到川藏成都枢纽,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基建项目,员工在贡献社会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能力的跨越式成长。一位应聘者坦言:“面试时了解到能参与多项专业技术攻关,我当即决定加入——这样的舞台可遇不可求。”
“任何一家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力资源部部长赵兴江介绍,企业通过“引、育、选、用、留”全链条机制,持续从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吸纳精英,并培育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省级劳动模范等标杆人才,他们争当骨干、争做先锋的精神,示范带动全体员工为企业增光添彩。技术骨干龚波表示:“公司不仅提供资源支持科研创新,更以‘争当先锋’的文化激励我们突破自我。”
从入职第一课到职业全程护航,从技术攻坚到家庭关怀,企业以诚意与实力构筑起人才生态闭环。正如一名技术员笑言:“连我妈都心动,问公司是否还招人!”这份双向奔赴的信任,正是达州钢铁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底气。
育才赋能:构建全链条培养体系
方大集团的带领下,达州钢铁以“全链条”培育体系为犁铧,深耕人才成长的沃土。面对行业自动化转型需求,达州钢铁将“师带徒”制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石。新员工入职即与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签订师徒协议,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精准带教,快速掌握核心技能。员工冉茂秋在师傅张邱平的指导下,仅一年便熟练掌握了转炉工艺技术,成为生产一线的中坚力量;动力厂员工喻俊儒在师傅邓传平的指导下,迅速掌握自动化设备操作技能,成为青年创新代表。目前,企业累计结对的师徒数量已超200对,培养出四川省劳动模范李延宏、冶金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龚波等大批技术骨干。
近年来,达州钢铁持续从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知名高校引进人才,从引进来、培育好、选择对、用到位、留得住等关键方面入手,为员工量身定制覆盖全职业生涯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涵盖技术提升、安全管理、行业前沿等多个领域,并采用“外请专家授课+对标学习+技能比武”的立体化模式。例如,2023年举办的“达钢杯”技术比武,近60名电工、焊工同台竞技,以赛促学、以赛提能,掀起全员“比学赶超”的热潮。炼铁厂综合科科长张丽介绍,年度培训计划中“外送”培训会不定期进行对标学习,公司要求把更多机会给一线员工,让他们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
在用人方面,达州钢铁以“实绩定待遇、竞争促成长”为导向,建立“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打破传统用人桎梏,激发全员奋进活力。“公司建立了人才库,行政职务和技术职务均要人岗相适,对科职干部实行季度考评、末位淘汰,中层领导岗位实行‘半年考评、末位淘汰’,高层领导岗位实行‘半年一考评、一年一淘汰’制度。”赵兴江介绍,所有管理岗位均开放竞聘,为基层员工提供上升通道,这一机制让员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劲头。
成果彰显:人才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党建为魂”企业文化引领下,达州钢铁将人才培养与党性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参加集团党课培训、组织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培育员工的责任担当。例如,党员唐顺利多次参与河南抗洪、社区公益救援,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员工在技术攻关、新厂区建设等任务中勇担使命。
现如今,通过人才培养与文化融合的持续深耕,达州钢铁已锻造出一支“铁一般信仰、铁一般担当”的人才队伍,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企业在吸纳就业、公益救援、技术输出等方面积极履责,形成了“企业—人才—社会”良性循环,在新厂区建设期间,炼铁厂原料车间主任邓志刚带领团队优化工序流程,确保原料系统热负荷试车一次性成功,彰显了人才队伍的实战能力。企业连续十二年获评“四川名牌”,荣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产品远销全国20余省市,成为西南地区钒钛钢铁产业的标杆。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这火红的钢城里,每一位员工既是企业发展的参与者,更是时代使命的践行者。未来,达州钢铁将继续深化“人才强企”战略,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更开放的姿态引才、育才、用才,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生态。
记者:张柳 秦雪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